以色列死海古卷展 引爆人潮爭看聖經考古與研討

以色列死海古卷展是高水準的展覽,吸引的不只是教會, 而是更多非基督徒來到展場,透過文化、藝術、閱讀和音樂的方式,把福音的門打開,讓人可以輕鬆「走進來」, 預估在展期中,每天至少可以吸引2-3000人。 鄭執行長說,這次以色列死海古卷展示教會、機構及媒體聯手整合合一很好的案例,帶給教會及社會一個正面且新鮮的題材,主辦單位台北市召會對於以色列死海古卷展的施工及用心是預備很久的,展覽也考慮從原先的21-29日能夠延長。 整個展覽有八個展點,包括大廳「大以賽亞書卷」、「聖地誌」,以及六個展館「聖經考古與以色列考古學」、「聖經正典」、「死海古卷的故事」、「中文聖經譯本」、「耶利哥城與艾城」、「希伯崙─列祖之城」。21-22日並同步舉行「聖經文本、聖經考古學、聖經譯本」國際學術研討會。 相關內容詳見「以色列死海古卷展─聖經、聖地考古」網址為dssexpo.wordpress.com。

via 以色列死海古卷展 引爆人潮爭看聖經考古與研討.

「聖經文本、聖經考古學、聖經譯本」國際學術研討會」中,首場講員Dr. Adolfo Roitman分享「昆蘭的以賽亞書卷及其對聖經研究之貢獻─以賽亞書十九章十八節的個案研究」。

他舉以賽亞書十九章16-25節經文,有五節都用「當那日」開頭,這種說法是指遙遠的將來,有些說起來像是這個事件之後的預言;這五次都把埃及及猶大的命運相連,這五次顯露一種與埃及和好的精神。

他指出,文獻經由不同寫作過程而成,並不是與世隔絕自行發展成今天的狀態。他們也不是面對僅僅外在選擇、編纂一些似乎分開、不相關的文件。反而在發展過程中,這些文件彙集在一起,開始被視為共同存在的一部分,與整體彼此相關;到最後的階段,傳統之流匯流在一起。

經學家、作者和編輯三者需要負責龐大的訓詁計畫,要使文本合成、協調且合併。這樣情況下,若以任何排他方式聚焦於一本書、一個類別或一個子集上,都可能產生整個大圖像的失真。昆蘭研究以及聖經研究、摩西五經和先知學派、七十士譯本研究和猶太研究,必須跨越現存的管制規則,才可能有正確的評估。

數位化將增中文版
Pnina Shor分享「死海古卷之數位化與保存」專題時表示,死海古卷是西元前250年到西元68年之間寫作或抄寫而成,也是現存古老的抄寫紀錄,多虧這些卓越的文本,大大增進我們對猶太教和早期基督教之起源認識。由於這些脆弱的古卷已經存放在猶太沙漠洞穴超過兩千年,自發現以來,這些古卷飽受時間摧殘,也歷經處理不當及失誤。

她說,目前以色列文物管理局正與國際專家合作,重新評估現在使用的保存技術。死海古卷數位化的計畫,為讓古卷傳給將來世代,使全世界的民眾及學者有更便利的管道接觸這些古卷。

里昂‧李維死海古卷數位圖書館於2012年十二月正式上線,內有3500個底片、1000多個紅外線圖像和500個書卷殘片資料,目前有英文、希伯來文、阿拉伯文、德文和俄文翻譯,希望下階段有中文,需要華人基督徒的協助,而這些數位資料對於研究死海古卷是非常寶貴的工具。